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从脚斗士十年看举国体制对民族体育的桎梏
2016-09-29 02:24

2016年里约奥运会激战正酣,中国军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迟来的首金,部分传统优势项目的衰落,导致媒体们再次将矛头指向了“举国体制”。其实,不止是此届里约,每一届奥运会过后都会掀起新一轮讨伐我国体育制度的笔战。 

知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曾经在博客中写道:“为什么要反对举国体制的体育体系?看看3大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知道了。一个没有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为基础的,国家砸钱少数“体育特种兵”埋头苦练攻关的体育体系,只能在那些非主流项目上摘金夺银,主流化市场化职业化项目,全完蛋。

举国体制,到底伤害了谁?

那么举国体制到底伤害了谁?运动员们拼命换来的金牌,是否真得满足了国人所谓的民族自尊心呢?事实上,举国体制下的“金牌大国”就是计划体制的残余。它的根本逻辑就是:把原本应该用于大众体育的资源,注入极少数顶尖竞技选手身上。通俗地理解,就是圈养少数人,给他们充裕的资源,指望他们可以突飞猛进。这种扭曲资源配置带来的结果是:人为地造成大众体育资源的短缺,以此换来“少数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奥运项目”的资源的充裕。这样就把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人为割裂,使竞技体育成为缺乏根基的空中楼阁,这里所说的“根基”自然是指民众们的体育修为、身体素质,甚至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消费人口。

改革孤岛,民族体育险种求生?

群众基础差,职业体育成为了“精英体育”,在制度、基础设施、流动资金所构成的壁垒下,竞技体育领域成为了孤立于当代中国变革版图的孤岛!长期的举国体制,形成了一个封闭低效率甚至官僚的体育系统,场地、媒体、渠道都在这个系统内,如果你不在这个系统内,你会没有场地资源,没有媒体资源,甚至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你只能依靠市场给你的支持,以及说不准什么时候会落下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简单的说,就是:如果不在这个系统内,即使有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也无法很顺利的自己成长起来。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国民族体育的发展壮大谈何容易呢?

原创体育,何以另辟蹊径?

中国正处在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期,服务业发展和内需市场启动都在呼唤体育产业的崛起。改革的过程,应当是中国体育文化价值体系重建的过程,需要以具备广泛群众基础,且拥有传统文化基因的体育项目为载体。2005年,源于传统民间游戏的现代脚斗士运动正式问世,十年间脚斗士见证过北京奥运会的“双赢”,也见证过中国足球的低谷。十年间,脚斗士的成长也伴随着国内体育产业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宽,因此,外人很难想象国际脚斗士协会的注册地是在美国的芝加哥,而不是中国北京,原因是法律规定并不允许。但塞翁失马,这正符合脚斗士国际化的发展战略,118个国家以及地区的知识版权注册,让脚斗士不仅拥有世界级的知识产权保护,最主要的是拥有俱乐部牌照的发放权,企业可在全国脚斗士协会麾下独立自主的运营,实现“一冠成名”。

同时,脚斗士大力发展院校培训,并与全国16所高等学府开设脚斗士专业,保证人才储备,为职业化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平心而论,脚斗士发展的十年得到了国家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政策总有开放的一天,所有的体育人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应该怀着“勇于承担,永不放弃”的精神走下去。



公安标志.png

京公网安备 16001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