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斗士项目是一个富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项目,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东方搏击文化的奇葩。从2005年至今,12年发展,脚斗士已从一个形式简单的民间游戏,蜕变成长为一项接轨国际的体育项目。
1、脚斗士是民族体育的原创升华,顺应时代潮流。
脚斗士,基于一种运动形式,同杂技、武术一样,由“蚩尤戏”演化而来,历经数千年,在中国民间以儿童游戏形式流传,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一脉。
国运兴,则体育兴,脚斗士项目是在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从研发创立到国际推广,脚斗士已成为民族体育崛起的先行者,一度被媒体誉为“中国最有希望进入奥运会的体育项目”。
200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及北京德道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全国脚斗士大赛推广委员会”,使得这一项目有了专门的全国性管理推广机构。项目创始人吴彦达任执行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任名誉主席。
2、脚斗士的基因优势凸显,具文化创意产业特征。
脚斗士运动项目基因优势体现在:对抗而无伤害,安全性高;公平而富激情,趣味性强。
12年中全国举办了上万场比赛,参与者不仅感受到运动本身的健身价值,在精神层面,更收获了美好的情感体验。项目本身的易参与性、对抗性、趣味性,使得项目推广顺势而为。
在面向全国青少年推广过程中,脚斗士整合了全国高等院校优质的学术资源,汇聚了国内大批专家学者,从规则设计到体系建设,注重创新,融合东西方文化差异,力求精品,使项目具备了向全球推广的内核——趣味易学,公平安全。
除了创新外,脚斗士最具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是: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七年发展中,脚斗士已申请得到全世界118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在美国、欧盟、韩日等发达国家的商标注册与保护,奠定了民族体育品牌的创立基础。
2009年5月13日,福建武夷山举行脚斗士运动发源地揭牌仪式,韩国派代表参加,目的是为这项运动在韩国推广取得一个授权。2010年10月,同样获得授权的美国脚斗士协会在芝加哥成立。
中国此前尚未有一个体育项目,在国际社会中具备如此力量和高度,在越来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按照国际通行的法则进行项目保护推广,是脚斗士取得“国际话语权”的核心竞争力。
3、脚斗士以超体制的裂变方式推广,塑造了品牌高度。
脚斗士项目创立初衷,就是立意打造成一个自主知识产权完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体育品牌。
脚斗士项目推广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强势扩张,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电视台、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全国体育院校竞赛协作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成为项目推广的助力。
2009年3月7日,脚斗士登陆中央电视台视体育频道(CCTV—5),连续三年于每周末黄金时段播出一期节目,每期25分钟。收视率不俗。据统计,全国共有三亿观众从电视上了解到该项目。
在国际推广上,脚斗士采取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授权合作、组织建立、商业推广多管齐下,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均设有脚斗士的推广机构。
与国外体育项目动辄上百年的推广史相比,脚斗士走的是一条具“燎原效应”的推广之路,迅速提高了项目的品牌知名度。
4、脚斗士完成了发展资源的原始积累,基础体系稳固。
脚斗士项目发展,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蓄积。
12年的项目发展中,脚斗士吸引整合了相关行业的精英,在品牌传播、电视节目制作、项目推广、赛事组织、市场运营等核心团队建设上,凝聚了大批人才。
从2006年6月开始,全国共有上千所高校的2000多名体育骨干教师参加了脚斗士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这些骨干教师为脚斗士运动的普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运动项目体系建设上,脚斗士注重人才培养的金字塔结构。国内所有“以体育大学和体育学院命名”的高等院校,均为脚斗士项目培训挂牌基地,每年为脚斗士运动的国际推广,培养输送最优秀的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队伍。
2009年9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脚斗士运动》和《脚斗士运动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教材,并向全国发行。参与编写的专家有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的专家教授,目前全国共有近百所高校使用这两本教材开设脚斗士运动项目的选修课。
5、脚斗士的运动特点。
(一)普及性
脚斗士运动门槛较低,运动形式简洁,单脚支撑跳跃、单膝攻击对方的技术易学易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一般情况下,只需一个护膝就能开展活动。同时,由于脚斗士运动形式是许多中国人最质朴的运动体验,在我国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大部分的中国人年少时都接触过这项运动,因此,具有极大的普及性。
(二)对抗性
脚斗士运动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相互对抗的形式,即对抗性。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脚斗士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战术的前提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对抗活动,对抗时主要以膝关节、大腿部、小腿部及腰臀部进行对抗,身体接触面较大。
(三)安全性
脚斗士运动是较为安全的运动形式。项目研究初期时,专家们在对福建省四所中学数百名的中学生的调查中,无一例中度或中度以上损伤发生,只有轻度的皮肤擦伤和撞击伤。全国脚斗士大赛推广委员会随即组织专业人士研究护具,以加强相关部位的保护,降低损伤的发生率。目前,脚斗士专用护膝“翼形护膝”已申请获得国家专利,并投入使用。在2006全国首届脚斗士大赛中,伤害发生率极低,这在搏击类项目比赛中,是非常少见的。
与拳击、散打、跆拳道等传统搏击项目相比较,脚斗士有更好的安全性。传统搏击类项目以直接击打对方的头部、颈部和上身要害部位,以对方打倒、打昏、丧失抵抗能力为取胜目的,传统体育搏击项目对身体伤害较大,不利于全民健身推广。而脚斗士以单腿直立、单膝攻击对方,以将对方击出场外或失去平衡倒下为取胜的目的。一方受到攻击时,在尚未造成直接伤害的同时,由于身体失去平衡倒下或退出场外,比赛即终止,伤害也随之停止,因此脚斗士安全系数较高,既能给人带来搏击类运动的刺激和兴奋,又是身体伤害最小的搏击类运动,便于全民健身推广。
(四)趣味性
脚斗士运动形式源于儿童游戏,因此,具有独特的运动体验。在对抗中,可以充分享受到游戏般的快乐和竞技般的刺激。脚斗士承载着许多人年少时的美好回忆,动者愉悦,观者赏心。脚斗士在规则设计中,在强调竞技性的同时,注重趣味性,如个人赛中导入了猜先法则、攻守机制、抢分机制,使比赛更加富于悬念,团体赛的规则创造性地设置的复式进攻法,借鉴了中国象棋的元素,将运动员进行角色设定,分为兵卒、副将帅、主将帅,中国文化的融合使比赛内涵更加丰富。
(五)民族性
脚斗士是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项运动,从广为人知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中发掘,经过整理规范,再回归民众体育,具有很强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无论是参与还是观看,容易唤醒身为中华民族子孙的归宿感,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加大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脚斗士的民族体育弘扬之路,使它在推广之初就具有浓重的国际化色彩。随着脚斗士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广泛传播,必将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增进友谊与合作。
脚斗士愿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打造中国民族体育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