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动态
陪孩子一起运动,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
2019-01-08 02:16

昨天,小编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显示,公交车上一名小男孩在座位上睡着,地上放着书包,乘客看他睡得香,都不忍心打扰,到终点站后司机才叫醒他,网友纷纷留言:小学生也不容易。现在的小学生之所以不容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的“揠苗助长”,各种补习班、培训班纷纷压在孩子的肩上,孩子当然会累。

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全部,教育部已出台多种措施为孩子“减负”,同时积极倡导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并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因此家长要重视体育运动,引导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

有部分家长认为:“让孩子运动,应该是学校和体育老师的事”。一个孩子在学校每周顶多3-4节体育课,仅凭这几节体育课就能锻炼身体?那就太难为体育老师了,体育老师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教授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没有父母参与的体育教育,是不完整的体育教育。

运动的意义

体育运动对儿童来说,早已不是传统观念中的跑跑跳跳。现代体育倡导生理、心理、社会能力的综合发展,正是儿童成长所必需的。

生理意义

运动使体内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是增强抵抗力,减少、避免疾病的有效手段。运动就像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动力。

心理意义

运动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持久性、果敢性、自制力、独立性等个性品质,使他们性格开朗、乐观、精神振奋、充满生气。

社会交往的意义

参加一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运动项目,还可以得到美妙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融洽与伙伴、家长的关系,形成与他人亲和、合作的习惯,为适应未来的社会打好基础。

道德规范的意义

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不仅为孩子提供社会生活所需求的行为能力,而且可学到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则,还能培养他们尊重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理解公平竞争的涵义等等。

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家长该如何做呢?

1、父母以身作则最重要。

喜欢运动的父母会为体育运动积极创造家庭物质条件与孩子一起活动,而自身对体育运动的排斥,也很少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体育运动的条件。所以对父母而言,首先要在观念上转变,强化自己运动健身的意识;二是“从我做起”,创造条件与孩子一起做运动。

2、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

运动与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的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关系到家庭生活的质量。

居里夫人非常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她在自己家的庭院里竖起一个秋千架,让两个孩子每天做完功课到这个运动场去锻炼。在工作之余,她还跟孩子一起骑自行车、带她们去游泳,两个女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事业都有所成就。

在家庭中,运动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全家人在共同活动中放松精神,感受休闲的乐趣。

3、养成“见缝插针”的运动习惯。

孩子平时在家里写作业累了,或者写完作业之后,总要休息休息,换换脑子,让身体动起来,伸伸臂、扭扭腰、踢踢腿、单腿站立练练平衡力等,都会增加记忆效果。只要脑子里有了运动这根弦,大人孩子都能想出见缝插针、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总之,不应该让体育运动成为家庭教育之“盲点”,运动于孩子,于父母都有好处,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人这一生最大的财富。将体育运动作为家庭教育内容,在家庭体育中需要父母以身作则最重要;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养成随时随地的运动习惯,如此即可让孩子拥有良好运动习惯,爱上运动。



公安标志.png

京公网安备 16001139号